- 關於我們
- 中布中會簡介(華語版)
中布中會簡介(華語版)
一、中布中會族群的歷史及遷徙過程:
(一)1994年~1950年:初期傳道史(44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布中會自主後1994年2月1日設立至今年(2024年)邁入中會設立三十週年,但依據目前大多數文獻資料顯示,中部布農族長老教會的宣教史最早可追溯到77年前,也就是在1947年,陳瓊瑤牧師(漢人)因著擔任山地行政指導員的職務,而受派到南投縣信義鄉、仁愛鄉以及台中縣和平鄉宣導行政命令,藉此機會向信義鄉和仁愛鄉的布農族人傳福音。而在同一年,當時在台中中會埔里教會的羅文福牧師也帶領會友數次前往仁愛鄉的過坑部落傳福音及佈道大會,也就是現在的仁愛鄉中正村(卡度部落),當時另有台中中會愛蘭教會和山地醫療團,也曾進入卡度部落進行醫療傳道。另外,在1948 年台中中會水里教會的林雲山長老,則前往信義鄉地利村、雙龍村、人和村及潭南村傳福音。因此,我們中布中會非常感謝上帝並紀念台中中會牧長及眾教會弟兄姊妹因著福音的緣故,願意突破族群間的藩籬以及克服地緣的困難,積極地參與上帝在中部布農族人教會當中的早期福音開拓工作。
(二)1950~1953年:設立教會期(3年)
隨著布農族人信教人數增加,傳道人卻極度缺乏的處境下,吳文池牧師於1949年6月在關山教會舉行為期5天的聖經講習會並舉行考試,而當時成績優異者被囑託任命為宣道師,並分別分派至南投2名、高雄2名、台東3名,花蓮1名,因此在1950年9月份胡文池陸續派張旺、田光明、劉傳、施景旗、黃順利等囑託宣教師,接續前來中部布農族部落巡迴傳福音並建立聚會所,當時1950年11月17日設立了第一間教會為信義教會。1950年孫理蓮宣教師也曾和三位漢人信徒前往的Tamazu’an部落一帶傳福音。1951年為提升中部布農族人對聖經之認識,胡文池牧師與駱先春牧師在台中中會水里教會主講為期六天的聖經研習會,會後族人回到各部落更加積極火熱傳福音,當時為了培育當地族人成為傳道人,首次推薦豐丘教會的全所哲弟兄進入玉山聖經書院(今玉山神學院)進行裝備,並在1953年分派至豐丘、新鄉、羅娜等三間教會牧會,因此成為了本中會首位傳道師。
(三)1954~1958年:台中山地區會期(3年)
因著中部布農族教會組織的設立,1954年8月份,台中中會在埔里教會通過成立台中山地區會,該區會第一屆區長為全所哲牧師、書記兼會記為吳銅燦牧師、顧問為羅文福牧師,並在1955年10月份分派隸屬於台中山地區會的第一批至中部布農族原鄉地區的牧者,分別為金興國、呂得財、史啟明、田成器,並在1957年再派全所哲成為首位中部布農巡迴牧師。
(四)1959年~1973年:中部布農區會期(14年)
1959年4月6日受到總會山地宣教會的支持,中部布農族教會在信義教會另成立了中部布農區會,首屆議長為全所哲。而在1959年至1973年這十四年期間,為響應1968年的總會山傳年台中中會教會與本中會教會締結姊妹教會。1969年因基督教芥菜總會差派全所哲牧師前往馬來西亞伊班族宣教,也開啟中布中會國外宣教的契機。
(五)1974年~1993年:台中中會布農區會期(19年)
1974年台中中會第四屆春季議會中通過接納布農區會以設立中會為目標而加入台中中會,正式成為了台中中會布農區會,在為期近二十年時間中學習、觀摩、培訓、輔導及建立組織,1980年台中中會及各區會為回應總會發起為高俊明牧師及政治受難者舉行禁食禱告會,迄今(44年)也成為中布中會每個月一次的禁食禱告會事工,在1984年因著台中中會的協助與指導而設立中布中會第一間都宣教會南山教會,也成為了本中會都宣事工的里程碑。
(六)1994年2月1日至今:中布中會期(30年)
1992年1月9日台中中會布農區會向台中中會提案並通過成立中布中會,並在1993年4月13-16日總會第四十屆通常議會中通過成立「中部布農中會」,於是在1994年2月1日於台中中會大里教會舉行的台中中會第六十四屆春季議會成立「中布中會」,
當時本中會屬下共計19間教會分別有東光、東埔、望鄉、久美、羅娜、新鄉、豐丘
信義、人倫、光復(迪巴恩)、雙豐、青雲(Tamazu’an)、潭南、過坑(卡度)、武界、
萬豐(喜馬恩)、南山、埔農、大山等教會,並選出首屆議長阿諾‧伊斯巴利達夫(司明山)牧師。中布中會於同年2月15日在南投縣水里國中體育館,舉行成立中布中會感恩禮拜,自此開始自立、自治及自養的宣教,迄今本中會共設有26間教會。
二、中布中會與其他原住民族群區會的宣教夥伴緣由及跨族群事工:
(一)鄒族族群區會:2013年~2023年。(10年)
中布中會設立三十週年以來曾與兩個族群區會簽訂宣教夥伴關係。
中布中會在1956年(68年前)當時隸屬於台中山地區會時期,為響應總會倍加運動,史啟明宣教師曾前往鄒族族群區會巡迴傳道。接著,在2008年中布中會和鄒族族群區會曾共同參加總會教社委員會舉辦的「高舉十架,入聯護台」環台活動,當時兩中區會同工站在玉山上一同為著守護台灣而高舉十架,加上有鑑於布農族與鄒族同樣是居住在玉山山脈下的族人,自此便領受同一個宣教區的共識,期盼兩中區會在中部地區合一傳福音。因此兩中區會在2013年7月正式簽訂夥伴關係並訂定每五年重新議約。接著,因著鄒族族群區會傳道人的缺乏,因此雙方中區會在2018年8月延續簽訂宣教夥伴關係,並通過總會協傳制度首次正式分派中布中會的傳道人前往鄒族族群區會屬下教會牧會,以及在中會部會事工上有更多連結及參訪觀摩。後來,為了增進兩中區屬下各教會之間的實質交流與合作事工,因此又在2020年11月舉行締結夥伴教會感恩禮拜。最後,鄒族群群區會區委會有鑑於雙方中區會簽訂夥伴關係已滿十年,為了讓區會重新思考鄒族未來的宣教方向及事工策略,加上考量到有關鄒族當地傳道人分派的問題,因此該區會在2023年主動提出終止兩中區會的夥伴關係。
(二)賽德克族群區會:2021年開始迄今(3年)
另外,在2021年5月賽德克族群區會因著該區會教會非常缺乏傳道人牧養,又加上地緣之便,以及兩中區會族人間早有不少族群通婚的經驗,因此該區會便與中布中會簽訂宣教夥伴關係,除了可以透過總會協傳制度分派協傳以外,在兩中區會屬下部會之間陸續開始有交流及合作事工。後來,有鑑於賽德克族群區會牧長及會友對於兩中區會宣教夥伴關係的認同以及看見有助於該族群整體教勢之增長,因此2024年5月兩中區會延續簽訂宣教夥伴關係。
(三)台中中會締結姊妹教會:1968年開始迄今(56年)
有關中布中會與其他中會的相關事工,台中中會在1968年為了響應總會山傳年與中布中會屬下教會締結姊妹教會。
(四)南布中會姊妹教會:2009年開始迄今(15年)
因著2009年莫拉克風災,中布中會為了幫助南布中會屬下重災區教會,而於當年開始締結了夥伴教會至今,在兩中會屬下教會之間仍保持相互參訪與交流的事工連結。
(五)布農族三中會聖經翻譯事工:2012年~2024年(12年)
布農中會、中布中會及南布中會因著族群性相同,加上有鑒於2000年出版的《布農語聖經:新約和部分舊約》翻譯尚未完整,因此布農族三中會於2009年達成共識並在2012年正式啟動聖經翻譯事工,並在2024年4月17日總會通常議會中舉行布農、魯凱、Pinuyumayan、賽德克族語聖經出版感恩禮拜,歷經12年終於完成了布農族三中會共同的聖經翻譯事工。
(六)布農族三中會聯合分派事工:(18年)
早在2000年(24年前)布農族三中會已開始討論有關傳道師畢業分派事宜,接著到了2006年布農族三中會正式通過以聯合抽籤分派的方向共同努力,後經總會傳委會、三中會研議,便開始實施布農族三中會傳道師多元分派之共識,並透過總會傳委會抽籤制度分派自三中會教會牧會。
三、中布中會宣教範圍及教會數:(依地理位置排列)
(一)中布中會教勢統計:
依據長老總會教勢統計表顯示,中布中會各教會在2020年信徒總數約有6,123人,陪餐會員數約有3,793人,禮拜人數約有2,878人。但是依據原民會2024年5月份的布農族人口統計表顯示,在全台不分平地山地的布農族人口數共有6萬2千6百33人,而在中布中會宣教範圍內的布農族人口數,分別在台中市有5,252人、彰化縣有1,126人、南投縣有13,958人、雲林縣有439人,若將中彰投雲地區布農族人口加總起來共有20,775人。換句話說,在中布中會宣教範圍內共有20,775人是本中會的宣教人口數,而這個人口數相對下來是本中會信徒總數的三倍之多,也就是說,
中布中會在宣教範圍內仍然還有三倍的未得之民是我們需要傳福音的對象。
(二)中布中會教會數:
中布中會宣教範圍國內在中部地區,苗栗以南的中彰投地區,以及嘉義以北到雲林,中會自1994年設立至今三十年教會數共26間教會,目前有22間堂會,4間支會。在26間教會當中有16間原鄉教會,以及10間都宣教會,教會數從本中會成立第一屆19間教會增加了7間教會,平均下來每4年到8年之間開設一間新的教會。
(三)地理分佈:
若依照地理位置排列,中布中會26間教會地理分布從中央山脈濁水溪上游到濁水溪末端出海口,都有中布中會教會的設立。在南投縣信義鄉陳有蘭線設有8間教會,分別為東光教會、東埔教會、望鄉教會、久美教會、羅娜教會、新鄉教會、豐丘教會、信義教會;接著在信義鄉濁水溪線設有5間,分別為廸巴恩教會、Tamazu’an教會、潭南教會、雙豐教會、人倫教會;再來在南投縣仁愛鄉設有3間,分別為喜馬恩教會、武界教會、卡度教會。還有都宣教會10間,分別是位在南投縣水里鄉的水農教會、南投市的南山教會、埔里鎮的埔農教會、魚池鄉的九族聯合教會、大台中地區的間教會,分別是大里葡萄園教會、大山教會、清山教會、和睦教會、太平啟恩教會,以及最後一間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麥寮恩惠教會。
(註:此篇由中布中會第六任中會總幹事撒蜜哪‧以使馬哈善牧師彙整編寫。)